手机站

010-6790-9370

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

【中国好医生好护士】致敬2024年5月月度人物!用行动书写医者担当

发布时间:2024-07-05 14:51:33      点击次数:1256

尽职尽责 守妇儿健康


在四川省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有一位被孩子们称为“耳朵爷爷”的医生,他就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医师李雷激。


从事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临床工作30余年,为了让基层的困难听障儿童能就近获益先进医疗技术,李雷激带领着团队,牺牲休息时间,埋头苦练,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在2015年,医院顺利获批听障儿童人工耳蜗康复救助项目的定点手术医院。同时,医院还开展语言训练等业务,为听障儿童提供回归有声世界的全周期专业服务,让孩子们不仅能在家门口接受手术,还能掌握语言技能,像正常人一样融入社会。李雷激说:“每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而我这一辈子就想把这件事情做好。”


每天忙碌在产房、手术室之间,手机24小时开机,永远处于待命和应急状态,从业25年来,贵州省安顺市妇幼保健院产科主任医师宫青悉心守护母婴安全。她不断完善科室工作制度,加强科室管理,重点抓好高危环节,多次参加院内、外产科疑难病人会诊和危重孕产妇的抢救工作。


2023年4月,医院收治了一名罕见的孕27周多的四胞胎孕妇,为助力其平安分娩,宫青和其他专家立即成立紧急救治医疗小组,多学科会诊制订急诊手术方案及新生儿救治预案,最终四胞胎顺利娩出,经过救治母婴平安。


“每一个危重患儿转危为安,都是我最大的欣慰。”河北省儿童医院重症医学一科主任医师徐梅先经常这样说。


重症病房里都是徘徊在生死边缘的患儿,怎样能为患儿提供有力的健康保障,这是徐梅先常常思考的问题。自担任科主任以来,她就着手计划培养人才团队,并确定学科发展方向与科研方向。徐梅先带领团队攻坚克难、不断创新,实现了用呼吸支持、心肺辅助、血液净化、脑功能监测等方法,为危重患儿的救治提供全方位的生命支持以及监测手段。徐梅先还注重强化亚专业的发展。目前,科室已经设置重症感染、重症呼吸、重症神经等亚专业,救治范围不断扩大,抢救成功率也大幅提升。

官网内容图片模板副本.jpg

无私奉献 为患者解忧


从重症医学专科护士到护理部主任,她用专业和爱诠释护理内涵;在北京奥运会等重大保障任务、抗击埃博拉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前沿阵地上,她的身影专业专注;在抗击新冠疫情期间,她挑起小汤山定点医院护理组工作。她就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主任护师骆金铠。


日常工作中,骆金铠通过开展岗位管理、护士规范化培训等多项改革,创建“北京护理文化周”品牌。瞄准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护理领域的科技前沿,打造12个护理专项程序,实现护理工作流程的全景展现,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坠床、意外脱管发生率。


神经内科危重患者、卧床患者多,是护理工作最繁重的科室之一。在多年的辛苦工作中,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护理部主任护师于洋带领护理团队践行“时间就是大脑、时间就是生命”救治原则,配合医院卒中中心开通急诊溶栓绿色通道,极大降低脑卒中患者死亡率和致残率。


2022年1月,一名患者因脑梗复发住院。于洋见其臀部褥疮严重,便带领护理团队为其擦洗换药,经过精心治疗与护理,患者转危为安。患者出院后,她又通过互联网远程指导患者皮肤护理,令家属十分感动。


作为江西省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主任护师,张庚华曾先后在手术室、门诊、护理部等岗位工作,他专业操作和管理能力强,是医院的青年护理骨干和青年岗位能手。


张庚华从事志愿服务23年,积极带领志愿服务队伍发挥作用。他紧紧抓牢健康科普宣教和应急救援培训两条主线,到省内各地开展急救心肺复苏培训、关爱留守儿童、关注自闭症儿童、关爱敬老院老人、关注贫困患者、关爱环卫工人等系列活动,并牵头成立了江西省男护士志愿服务组织“蓝天使团队”,在互联网医院建立“蓝天汇”平台,志愿服务互联网下单预约模式,累计开展志愿服务600余次,服务4.5万人次。



上一条: 国家卫生健康委6月28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洪涝灾害防疫保健康”有关情况
下一条:“作为国家的孩子,会将奉献精神一代代传下去,绵延不绝,历久弥新”

返回列表

您感兴趣的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