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010-6790-9370

新闻资讯 - 常见问答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常见问答

沟通能力和医学知识,哪个对陪诊师更重要?

发布时间:2024-03-20 17:49:50      点击次数:1327

对陪诊师而言,沟通能力比医学知识更核心、更基础,但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1. 沟通能力是 “生存刚需”

陪诊师的工作本质是 “桥梁”:

理解需求:快速听懂患者诉求(如 “老人腿疼该挂骨科还是风湿科”),并准确传达给医护;

翻译医嘱:把医生的专业术语(如 “餐后服用”)转化为大白话(“吃完饭半小时再吃药”),避免患者误解;

情绪安抚:安抚焦虑患者(如 “别怕,我帮你记着每一步”),协调排队冲突等突发情况。
沟通差的陪诊师,可能连基础的挂号、问药都做不好,患者体验感极差。

2. 医学知识是 “加分项”

无需精通医学,但需掌握 “看病常识”:

基础规则:知道 “做胃肠镜前要清肠”“吃头孢不能喝酒”,避免患者踩坑;

报告解读:看懂血常规 “白细胞高 = 可能有炎症”、尿常规 “蛋白阳性 = 肾需复查”,提醒患者及时就医;

应急处理:遇到患者低血糖(手抖、冒冷汗),能快速找护士拿糖块,而非手足无措。

3. 最佳搭配:沟通为主,知识为辅

只有沟通没知识:可能在患者询问 “药能不能和保健品同吃” 时无法解答,显得不专业;

只有知识没沟通:即便熟悉所有流程,也可能因态度生硬(如催促老人 “快点走”)让患者反感。


总结:沟通能力决定陪诊师 “能不能干”,医学知识决定 “能干多好”。新手可先练沟通(如耐心倾听、清晰表达),再逐步积累医疗常识(如常用药禁忌、检查注意事项)。两者结合,才能让患者感到 “贴心又靠谱”,真正解决就医痛点。

结尾副本.jpg


上一条: 陪诊师的培训内容包括哪些?
下一条:陪诊师需要具备哪些软技能(如耐心、应急处理)?

返回列表

您感兴趣的新闻